超级鹦鹉(学名:Polytelis swainsonii):是鹦鹉科、超级鹦鹉属的动物。体长40厘米,体重133–157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颈部带有些浅蓝;雄鸟前额、喉咙和脸颊为黄色;胸前有一条半圆形红色的羽毛环绕;翅膀外测主要飞行羽为蓝色;尾巴内侧黑色;鸟喙红色;虹膜橙黄。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
栖息于森林地区,桉树灌木丛区、充满水源的平原草地等处。平时大多是群聚,鲜少成对单独活动,在繁殖季节会聚集相当庞大的数量。晚成雏。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
形态特征
超级鹦鹉体长40厘米,体重133–157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颈部带有些浅蓝,羽色鲜艳,外型相当雅致。雄鸟前额、喉咙和脸颊为黄色;胸前有一条半圆形红色的羽毛环绕;翅膀外测主要飞行羽为蓝色;尾巴内侧黑色。雌鸟脸部没有黄色,胸前也没有红色的半圆型羽毛,脸部为蓝绿色,脸颊和喉咙为灰绿色;大腿橙黄色,虹膜黄色。幼鸟和雌鸟体色相同,但虹膜为褐色而非橙色;雄幼鸟需要6到9个月才能长成像雌鸟般体色。
栖息环境
超级鹦鹉主要栖息于沿着水流经过的森林地区,桉树灌木丛区、充满水源的平原草地等处。灌木丛、农地、镇上、近水源区的森林、稀树草原区等地。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河沿岸的河岸红桉桉树的松散群落中筑巢,并在林地觅食。在大分水岭的山坡上,在黄杨林地觅食和筑巢,更喜欢高度改造的开放栖息地,例如私人农田上散落的围场树。在西南斜坡上筑巢的鸟类明显偏爱的红胶树林、一般的枯死和老化的树以及较大的树,该物种还表现出偏爱该地区以农业为主的低海拔地区,而较高海拔地区的土壤较差且温度较低。
生活习性
在冬季,超级鹦鹉成对或成小群生活,有时聚集达30只以上。部分的超级鹦鹉会因过冬而有迁徙的行为,平时大多是群聚,鲜少成对单独活动,在繁殖季节会聚集相当庞大的数量。雄鸟会组成小群体,到繁殖季后数对亲鸟会带着幼鸟组成一群结伴活动;在觅食的时候戒心并不很重,大多选在破晓和下午3-4点觅食,会集体到地面上饮水,并且觅食草类植物的种子,其他的时间大多待在树上。偶尔天气会决定其迁移的路线,飞行的速度相当快,即使飞行很远的距离也能够维持相当的高度,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尖锐的叫声,类似鸡尾鹦鹉但是音量更深沉,在觅食的时候则比较安静,仅会发出轻柔的鸟语交谈声。活动或觅食时常和鸡尾鹦鹉与黄玫瑰鹦鹉聚集在一起。
这些长尾小鹦鹉的声音相当低,它们会发出“terwip”或“wi-ri-rip”,有时以喧闹的音符开头。可以听到清晰的“呜呜”哨声和许多颤抖的颤音。有时也会伴随着刺耳的鸣叫。与优雅的鸡尾鹦鹉的叫声相比,叫声更深沉、更刺耳,结尾处没有轻微的上升音。
超级鹦鹉主要以种子、草类植物种子、蓟、水果、浆果、坚果、花朵和花蜜等为食,偶尔也吃昆虫,种子。在地面上、灌木和树木下层觅食。
分布范围
超级鹦鹉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特有种。
繁殖方式
当繁殖季开始的时候,许多对鸟会聚集在一起,筑巢由9月开始,并持续到11月或12月。巢建在生活区域内适合筑巢的树干上,繁殖时大多是6、7对筑巢在彼此附近,并不常发现单对繁殖的情形,一般是树上较宽松的树洞。每巢产4-5枚卵,由雌鸟孵化20天左右,约五周后雏鸟羽翼丰满,可以看到成群的雄鸟和巢中的雌鸟一起饲养小鸟,要养活超过一个月或更长时间,一天两到三次。雌鸟约莫在1岁时成熟,雄鸟则约于2岁时成熟,幼鸟约在7-10个月时会完全长成如成鸟般的美丽羽色。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专家评审认为2010年的种群数量极有可能超过10,000只成熟个体,可能达到数千只。2001年,一项对西坡23,000平方公里鹦鹉栖息地进行系统采样的研究,在81个分隔良好的地点中的53个中发现了近1,500只超级鹦鹉。此外,它们在整个景观中都有报道,而不仅仅是在以前认为对该物种必不可少的林带的地方。对这些结果的简单推断得出总数量超过400,000只。虽然澳大利亚受威胁物种委员会的任何成员都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可能的,但他们认为总数极不可能低至10,000只。因此,总数被置于10,000-19,999只成熟个体的范围内,但可能会更高。趋势理由:Atlas报告率在1977-1981年和1998-2009年的平均值之间增加了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