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朱雀,是雀科朱雀属鸟类。雄鸟额和头顶前部珠白色具窄的粉红色羽缘,在头顶前部形成极明显的银白色鳞状斑,头顶后部、枕、头侧和后颈粉红色。背、肩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为鲜亮的粉红色无黑褐色纵纹,腹中央白色。雌鸟上体淡褐或沙褐色,头顶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背、肩黑褐色纵纹粗著,较少沾粉红色。尾黑褐色。颏灰白色。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较暗较褐。 虹膜暗褐色,嘴黄褐或角褐色,脚黄褐或褐色。趾、爪黑褐色。
北朱雀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在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西部、贝加尔湖、萨哈林岛、蒙古、日本、朝鲜半岛;一般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丘陵的杂木林中、也见于平原的榆柳林中以及一般在低海拔地区活动。多以家族群迁徙,不甚畏人,鸣声洪亮婉转。取食杂草种子、浆果和叶,主要为松子、刺槐、山荆子、山里红、五味子及杂草的种子,也食树的嫩芽。 此鸟不在中国繁殖,在中国为旅鸟或冬候鸟,迁徙或越冬于东北、华北至西北地区,繁殖于西伯利亚地区。
北朱雀多食谷物种子,有一定危害。但年生活史中多以杂草种子为食,对农田有益。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 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661项)。 [7]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形态特征
雄鸟额和头顶前部珠白色具窄的粉红色羽缘,在头顶前部形成极明显的银白色鳞状斑,头顶后部、枕、头侧和后颈粉红色。背、肩达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粉红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为鲜亮的粉红色无黑褐色纵纹。尾羽黑褐色外翈羽缘粉红色,两翅黑褐色,飞羽具红色羽缘,翅上小覆羽外缘羽缘粉红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沾粉红色的端斑在翅上形成两道翅斑。颊、颏、喉银白色具窄的粉红色羽缘,形成和额一样的银白色鳞状斑,其余下体粉红色,腹中央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微沾粉红色。
雌鸟上体淡褐色或沙褐色,头顶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羽缘沾粉红色。背、肩黑褐色纵纹粗著、较少沾粉红色,腰和尾上覆羽粉红色,尾黑褐色,外翈羽缘淡褐或棕白色,两翅黑褐色,翅上淡色横带不如雄鸟显著,飞羽外翈羽缘棕白或淡褐色。颏灰白色,喉、胸和两胁粉红色具细窄的暗褐色羽干纹,两胁有时沾灰棕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有时沾污灰褐色。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较暗较褐。
虹膜暗褐色,嘴黄褐色或角褐色,脚黄褐或褐色,趾、爪黑褐色。
栖息环境
繁殖期间栖息环于森林带上缘开阔的亚高山灌丛草地,生长有稀疏树木的森林上缘杜鹃灌丛以及灌木化的桦林、松树等矮曲林和泰加林中,非繁殖期栖息于低山和山脚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和次生林等不同森林类型和灌丛中。尤其喜欢在林缘疏林灌丛和山边及河谷岸边稀树灌丛地上活动,多活动于山区针叶林的树梢和林缘、山坡灌木丛中。有时也到农田、村庄、城镇公园和果园中。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但集群不大,呈5-8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也见和锡嘴雀、长尾朱雀等其他小鸟混群活动和觅食。性机警善藏匿,平时多站在高大树木顶枝上或灌木上,觅食时才下到草丛或灌丛中,一有惊扰,立刻全部飞走,并发出单调而低弱的“zhi”声,繁殖期间鸣声则较宏亮婉转。
主要以草子和灌木种子,如刺玫、山荆子、五味子、山里红等为食,也吃松子、稻米等树木种子和农作物种子。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游荡:丹麦、匈牙利
中国分布:吉林(长白山、老爷岭、长春、辽源)、辽宁(丹东、草河口)、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赤峰)、宁夏(中卫、银川、贺兰山)、甘肃(祁连山东部、肃南、天水东南部、卓尼西南部、玛曲、舟曲)、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江苏(镇江、沙卫山岛)、黑龙江(哈尔滨)。
繁殖方式
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和中部,繁殖期5-7月,通常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分散成对,雄鸟站在小树或灌木顶枝上鸣叫,并不时地在上下树枝间跳跃飞翔,或从一棵树飞到邻近的另一棵树上,雌鸟飞来站在雄鸟下面的低枝上或地上,交配亦在低枝上或地上进行。营巢于蔷薇等有刺灌木丛中和小树枝权上。距地高0.5-1米,较隐蔽。巢呈杯状,结构较松散,用枯草茎、草叶和须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的须根和少量兽毛。营巢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鸣唱和警戒。每窝产卵3-6。孵卵完全由雌鸟承担,雄鸟在雌鸟孵卵期间寻食喂雌鸟,孵化期13-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5-17天的喂养,幼鸟则可离巢。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661项)。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