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
红翅鹦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红翅鹦鹉在澳洲除了昆士兰以外是受法律保护的鹦鹉之一,在当地也是常见的种类,世界的数量超过10万只。
外形特征
红翅鹦鹉体长30-33厘米,体重120-210克,寿命40年。是相当美丽的澳洲长尾鹦鹉,雄鸟可由外表轻易地分辨,雄鸟翅膀的红羽及背上整片的黑色十分明显,雌鸟的翅膀边缘则只有少部分的红色羽毛,背上也没有黑色的羽毛,且雌鸟身上的绿色毛色与腰际的蓝色毛色皆较为淡色,雄鸟的虹膜呈红橘色,雌鸟则呈褐色。在欧洲有各式黄色与肉桂色的变种。
栖息环境
喜爱栖息在开阔的尤佳利树林、灌木丛、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等邻近水域的地区,大多是热带或气候较温和的区域。
生活习性
活动觅食时通常成对或一小群家族成员约15-20只左右一起活动,鲜少发现超过50只的族群,除非在繁殖季结束时才会有较多数量的聚集情形,喜爱栖息在开阔的尤佳利树林、灌木丛、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等邻近水域的地区,大多是热带或气候较温和的区域;天然食物包括各类种子、水果、浆果、昆虫幼虫、花、花蜜、核果等,它们大多倒吊在树枝间觅食,除了捡食掉的种子等食物时否则很少到地面上去;经常发现与马里环颈鹦鹉以及淡头玫瑰鹦鹉集结在一起。
分布范围
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在澳洲北部与东部的海岸地区,还有少部份分布在新几内亚的南部;分布在澳洲的地区西从西澳大利亚北部海岸区经北省北部海岸区、昆士兰的约克角半岛到新南威尔斯北部。
繁殖方式
主要的繁殖季节集中在8-2月,但在北部的族群有可能在4、5月时就会开始筑巢,通常都筑巢于尤佳利树的树洞中,亲鸟会啃咬洞内的碎削,然后将卵下在碎削上,一次约产3-6卵,雌鸟独自孵卵约20天,孵化期间由雄鸟喂食直到幼鸟孵出。
饲养红翅鹦鹉应在气候温和的地区,因为它们耐寒冷的天气性较差。它们也是安静的种类,是十分爱栖息在树上的鹦鹉,所以理想的笼舍应该有许多的栖木供它们活动,雄鸟有时会对雌鸟有攻击或侵略性,此情况若持续或严重时就必须将它们分开一阵子, 喂食上最好包括各类混合种子、蔬菜、水果、谷物等,但不宜喂食过量,因为易造成肥胖。
成对繁殖会有最好的结果,雄鸟成熟的时间比雌鸟长(雄鸟需2-3年,雌鸟需1-1年半),繁殖期间可喂食面包虫等活体昆虫补充动物性蛋白质,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大多始于3、4月,晚春至夏末期间,雄鸟求偶时为求雌鸟的注意会绕着雌鸟飞,轻声的鸣叫,然后停在雌鸟旁,放下双翼露出蓝色的腰部缓缓走向雌鸟;一次约产3-6颗卵,孵化期约需3周,幼鸟会在巢中待6个星期,约35-40天大时羽毛长成。
亚种分化
红翅鹦鹉北澳亚种(拉丁学名:Aprosmictus erythropterus coccineopterus)
红翅鹦鹉指名亚种(拉丁学名:Aprosmictus erythropterus erythropterus)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